又是一个巨人倒下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碧生源依靠广告刺激销售的做法,已在2010年左右达到峰值,净利润更是呈现颓势,大众渐渐显露出对碧生源广告的“审美疲劳”,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 从四千万元亏损至三亿元。
不难发现, 碧生源属于典型纯粹的广告产品。短板凸显,营销费用逼近整体营收,缺乏核心研发能力,除了唾沫漫天的产品,剩下的全都是泡沫。
近日,碧生源发布盈利预警,预计集团2021年净亏损将达到一亿元人民币,收入将较2020年的十三亿元减少约15%。将迎来碧生源历年来亏损额度的新高。
2021年度“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的销售业绩未能达到预期销售金额等是碧生源给出的亏损原因
碧生源已数次在年底临近之际出售房产。在2021年底,碧生源又出售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几处房屋等。这也引来外界关于公司是否靠卖房保业绩的猜想。
为什么消费者不再买单了?
首先,碧生源被曝产品质量问题,令消费者却步。比如最近《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称,北京市场监管局抽检时就发现有药房销售的碧生源常菁茶“霉菌和酵母”实测值超出标准限值6倍多,被判定不合格,损伤了品牌形象。
其次,随着消费者理念的不断变化,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减肥茶”替代品,换句话说碧生源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环境。各种“代餐粉”、“代餐棒”、“酵素饮”等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的注意力也被分散。
但其实碧生源并没有“坐以待毙”。
据调查,2020年其研发费用已达近十年最高。比起2019年几乎要高了一倍。
可以明显看出公司产品在向多元化的方向探索。
虽然碧生源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在电商平台上推出酵素果冻、膳食纤维粉等新品。但是从效果和业绩上来看,碧生源还是需要在激烈的竞争里面再加一把劲。
你喝过碧生源减肥茶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每氪商标——您身边的企服助手
专注于为商标代理机构提供便捷、高效的商标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信息化解决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