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在【微博问答】上花1块钱围观占便宜了?其实全是套路

提个问题也能想办法挣钱 中国人是真“聪明” 【微博问答】正在成为一门又吸睛又赚钱的生意。 它上线时间虽然仅仅半年左右,但目前已经有

你以为在【微博问答】上花1块钱围观占便宜了?其实全是套路

提个问题也能想办法挣钱

中国人是真“聪明”

【微博问答】正在成为一门又吸睛又赚钱的生意。

它上线时间虽然仅仅半年左右,但目前已经有不少大V凭着“回答问题”这件事挣得盆满钵满。

据@营养师顾中一 在微博中透露,他一位在垂直行业工作的大V朋友,凭借【微博问答】一个月获得了十几万的收入,光所得税就在两万元以上。另有@五岳散人指出,自己在被“去V”之前,每月微博问答也能为他带来数万元的收入。

截止到4月5日,在微博问答上线100天的时间里,有超过10万人向各路大V提出了问题,其中一位名为@北京大土豆 的博主已经回答了941个问题,涉足范围主要围绕房地产相关,单个问题的定价为288元,近期几个问题的围观数量在1300~3900人不等。

微博方面介绍,目前被围观次数最多的博主则是@大咕咕咕鸡 ,被围观次数多达299296次,其单个问题的定价更是从230元到2300元不等。

这么看,内容付费这门生意似乎是越来越成气候了。也另有一些人,在这股浪潮中找到了“另辟蹊径”的挣钱窍门。这些窍门看起来像大生意里的小买卖,但本质却是树木身上长出的槲寄生。

先看这样几条问题:

图源:@王志安

最近几天,微博上一位名为@白衣山猫 的医疗圈大V身上,上演了一出有关【微博问答】的反转剧。不少大V在这次事件中被提及,其中不乏具备相当知名度的@李银河 @褚明宇@阑夕 @战争史研究WHS @黄章晋ster 等。最后另一名医疗圈大V@营养师顾中一和知名媒体人@王志安也掺了一脚,这才将事件画上句号。(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相关方微博围观,这里不再多做赘述)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寄生于问答产业的新群体渐渐浮出水面——职业提问人。

什么是职业提问人?按照白衣山猫已经被删的一篇头条文章中描述,就是那些专门向各路大V发起精心设计过的微博提问,并以此谋生的人(或团体)。

其中一部分人会在提问之前会跟大V们商量好,要求大V们在回答以后将该问题转发到微博,以吸引更多人的“1块钱围观”。在达到一些既定的流量标准以后——比如“围观”人数达1000——他们就会给大V额外的提成。

而提问者在这个链条中究竟能有多赚钱呢?这要从微博问答的机制说起。

微博问答这个平台有点像分答,就是一个人付费提问,答主回答问题拿到这笔钱之后,想要围观的人支付一块钱就可以看答案了,同时提问者和回答者可以从这1元钱中分得0.45和0.55元。所以,围观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围观总金额超过提问时的成本后,额外的围观收入就是净利润。

微博的围观机制,就是“职业提问人”的赚钱关键,而在他们的背后,已然有了一套成型的产业链。

据@白衣山猫 相关微博下的网友介绍,这些职业提问者提的问题并非原创。

这群人有一个“问题库”,问题库内问题的来源可能来自知乎、百度知道等各种渠道。问题库会实时更新目前互联网上网民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并按照热度排列。

位置靠前的问题会被分发到不同专业领域的大V处,由于这些问题是已经在别的渠道得到过高关注度证明的,所以按照预期在微博上也会收获高关注。

有江湖传说,曾有某提问者花5000元向一个博主提问,由于引来了众多围观,结果最后提问者反而因为这个问题挣到8万块。

豆瓣上常有人如此形容微博的生态环境——舆论的修罗场。

虽然听起来颇有些玄乎,但目前微博确实已经拥有了超量级的受众,这群受众对内容的偏好几乎就能代表中国民众的对内容的偏好。也基本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人们总是喜欢看“星、腥、性”的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微博上热门的内容和当年美国“黄色新闻”泛滥时期的状态非常相似。体现在微博问答里面,并不是谁的回答更智慧、理性、专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而是谁的问题和回答更吸引人看。

因为噱头决定眼球。

目前流传的一些关于微博问答挣钱的段子,大部分都跟以性、明星网红八卦为代表的边缘话题有关。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出以专门提博眼球问题来收费的职业提问人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微博问答的这个机制,想要获取更多收益不一定是内容多么专业,而是如何能够调动人的低层次欲望去吸引关注,于是贴“生殖器照片”、聊“床事”、聊“边缘话题”、聊“明星八卦”这些内容,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适应微博问答当下的生态状况。

@褚明宇 平时的微博问答围观数在6K左右,这条涉及明星八卦的回答围观数飙升至1W以上,可见微博围观的用户确实对这些话题非常关心。

作为性学家的@李银河 则会经常面对更赤裸的问题,她平时与“性”相关度不高的回答围观数多在100人以内,但当标题中直接出现某些字眼的时候,围观数便会显著上升。

当然,这里并非暗指以上两位博主参与了职业提问人的问题炮制,但从这些许变化便可以看出微博用户关注点究竟在何处。

中国人很会做生意,也很聪明,但这个脑筋却很少用来做正经事,钱往哪儿走,他们就能开发一个寄生于正道的新产业。

按照原本的定位,内容付费原本该是一门高级的生意,应该为受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更专业化的知识,【微博问答】目前提供的热门内容却显得非常“下里巴人”。

如果完全顺应受众口味,供应低俗化的问题和回答,【微博问答】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专业化问题的提问者和回答者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这种现象并非微博做“问答”的初心。 “星腥性”话题带来的流量撑得起一时的盛况,却撑不起长远的发展。平台还是应该加强对低俗问题的监管,决不能听之任之,因为这才是一款优秀内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最起码,微博也应该引导用户在提问的时候少一些噱头,多一些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吧。

值班编辑 / 刘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推荐